
10 - Let It Go, Time for Intermission
我的朋友M和我做了十几年同学,从小学开始叽叽喳喳到现在也算是看着他一点点长大了。小时候,M很爱出风头,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数学/英语很牛,也喜欢故意吸引老师的注意。我就经常不服气地想,我明明数学英语也不比你差。
但上了中学以后,M逐渐变得有点安静了。大概是青春期让他意识到不必幼稚地炫耀,不过他和好友还是话很多,和我依然无话不谈,我也逐渐和他成了挚友,知根知底。
我逐渐意识到M是会经常思考过去的人,这不是上了大学以后才养成的习惯,就算是在初高中也会回想起小学/刚上初中发生过的蠢事。他大概和我说了有十几遍,刚刚进初中的时候不懂事在学校歌舞大赛上作为观众大吼大叫,每次想到都让他心头一紧。我和他说这都是过去了没啥事,他也只是干笑了一下,然后有点苦涩地说:“说说是没事,但是总归会记得。”
在高中的时候我们有一次数学考试,考得挺难。有个同学考试后分享了James Bay的《Let it go》,M大概是听了以后觉得很好听也分享给了我。我问他你数学考得又不会很差分享这么伤感的歌干嘛,它就回了我一句“觉得这首歌很有感觉”。
这首歌确实很有感觉,说是想心事神曲也不为过。我在交大的校园夜晚、巴黎的校园夜晚、小区周围的街道、洛桑晚上的街角处都曾听着这首《Let it go》,吹着一点凉风,思考的内容也就随风而去。M和我说,他后 来每次听这首歌都会想想之前发生过的事,然后问自己:"What next?" 我这才发现他不仅喜欢回味过去,还喜欢根据自己的过去审视自己的未来。
于我而言M是不可或缺的朋友,虽然我也曾思考,这样频繁地瞻前顾后是不是有点“偷感”,但这可能已经发展成一种习惯(说怪癖还不至于),也是他比较有趣的一点。可能是受他影响吧,我也会不时品味过往,回想当时的歌,然后殊途同归般地想到:
If this is all we're living for, why are we doing it, doing it, doing it anymore?
后记:
这是这个系列短时间内的最后一篇,写了intermission但是目前我还没有足够看穿未来的眼见,是希望可能会有下半场而无法确定。很感谢我的好友们,有的期期都看,有的也经常笑骂我写下这些矫情话到底想干嘛。总而言之我还是挺庆幸在那天悠闲的午后作出了这样的决定。这几篇小博客也可能会穿过四季,在 时光的更远端向我招手。
Oct 14, 2024
2 min read
1
39
0